1985年红和古,中国女排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,而当时的主攻手郎平退役后,排球界的目光转向了新一代主攻手——李国君。李国君以扣球速度快、进攻能力强、击球力度凶猛,迅速成为排坛的焦点,并被誉为郎平的接班人。
在她的职业生涯中,李国君多次获得亚洲和世界冠军,还曾获得世锦赛和世界杯两枚银牌,遗憾的是未能摘得奥运金牌。除了球场上的成就,李国君的婚姻生活也经历了不少波折。她与第一任丈夫的爱情故事宛如小说般浪漫,但最终却以分手告终。
2002年,李国君与现任丈夫结婚。尽管彼此相爱,却因为事业原因,二人长期分居两地。每次见面,都需要飞越大洋,这种生活状态持续了多年,甚至有了孩子的计划也一再推迟。那么,李国君为什么坚持分居21年,不愿改变现状呢?
展开剩余83%李国君的父亲是商界的篮球运动员,他曾希望女儿走上篮球道路。然而,李国君天生性格温和,且对篮球这种激烈的运动不感兴趣。她在少年时期身高并不出众,甚至在体校选拔时排名较低,但她依然坚持参加排球训练。
在一次选拔中,李国君看到排球场的景象后深受吸引,产生了对这项运动的浓厚兴趣。尽管她的体育天赋并不突出,小时候甚至连简单的跳山羊都做不好,但她对排球的热爱让她不断努力。
高三时,李国君成功进入上海队,并开始了更为艰苦的训练。初入上海队,她并未立刻脱颖而出,但她始终坚持不懈。1983年,全运会模拟赛上,上海队在落后的情况下,李国君主动向教练请战。在第三次请求后,她终于得到了机会。上场后,她凭借精准的扣球帮助上海队逆转,最终以3比2战胜浙江队。这一出色的表现让她进入了国青队。
1986年,李国君进入了中国国家队,但她起初并未成为主力球员。因为五连冠时期的老队员们纷纷退役,李国君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。为了提升技术,她常常与男排队员切磋,甚至与他们一起进行高强度的训练。训练场上,摔伤、流汗、流泪几乎是家常便饭,李国君也因此获得了“亚洲第一重炮手”的称号。
1990年的世锦赛和1991年的世界杯上,李国君带领中国女排获得了两枚银牌,距离冠军仅差一步。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,中国女排依然有着争夺金牌的实力,但在对荷兰队的比赛中,李国君在一次跳扣球落地时感到剧烈的腿痛。虽然经过多次封闭治疗,她依旧坚持上场,但疼痛让她无法继续比赛,最终不得不含泪离场。中国女排也未能如愿夺冠,最终仅获得第七名。
这场奥运会成为李国君一生的遗憾。伤病迫使她暂时离开赛场,经过检查,发现她的脚部前锯腓骨已经断裂,需要休养3个月。尽管如此,她依旧坚持进行上肢和腰腹的训练。然而,随着伤病不断困扰,李国君最终在1994年选择退役。
在李国君的职业生涯中,还有一段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。1983年,她在苏州备战亚洲青年女排锦标赛时,遇见了王达成。王达成是苏州纺织工学院的学生,常常到体育馆观看女排的训练,逐渐被李国君的拼搏精神和乐观性格吸引。两人开始了书信往来,虽然最初只停留在朋友关系,但他们的感情逐渐升温。1986年,王达成即将去澳洲留学,而李国君也因为进入国家队,投入了更加艰苦的训练。几年的时间里,他们的联系渐渐断了。
1992年,李国君在奥运会期间受伤,王达成得知消息后,特意赶回中国探望她。在医院里,王达成送上了一枚宝石戒指,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。1994年,李国君和王达成结婚,婚后虽然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,但因为各自的事业,两人始终未能长时间生活在一起。
直到2000年,李国君的事业逐渐稳定,她的感情生活也有了新的转机。她认识了第二任丈夫,对方在美国做服装生意,并表示愿意尊重她的排球教育事业,不强求她去国外定居。2002年,他们结婚,然而,李国君依旧选择了继续分居,两人每年通过偶尔的探亲来维系感情。
李国君的排球事业越做越大,她建立了自己的排球学校,并且每年都在三个学校之间奔波。尽管生活繁忙,她依然每年会抽出时间去美国看望丈夫。她的排球学校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年轻球员,带领上海队在全国少年排球赛中屡获佳绩。李国君虽然未能亲自站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,但她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,那就是将自己的排球精神传承下去。
如今,李国君已经57岁,事业和家庭双重成功。虽然她的奥运梦想未曾实现,但她的坚韧精神和对排球的热爱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运动员。她曾说过:“我的性格就是一根筋,想要做的事,一定要做好。”相信在她的努力下,未来会有更多年轻球员站上奥运的领奖台,延续她未完成的梦想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久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